>> 佛教知识
什么是佛诞?
        佛诞是佛教纪念和庆祝佛教创始人佛祖释迦牟尼佛诞生的日子。佛诞节又称浴佛节、灌佛会、龙华会、华严会等。自古以来,在当天佛教庙宇都举行一连串盛大的浴佛仪式、庆祝活动,祈求佛祖福泽社会,消弭灾难,以及礼请法师开坛说法,说教论道。佛教徒都会在这一天回顾和学习佛祖慈悲的教导。庆祝佛诞节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大陆、日本、韩国、台湾、蒙古、越南、香港及澳门。历史上,由于各地历法的转换,依据不同佛经以及流传到不同地
       佛诞是佛教纪念和庆祝佛教创始人佛祖释迦牟尼佛诞生的日子。佛诞节又称浴佛节、灌佛会、龙华会、华严会等。自古以来,在当天佛教庙宇都举行一连串盛大的浴佛仪式、庆祝活动,祈求佛祖福泽社会,消弭灾难,以及礼请法师开坛说法,说教论道。佛教徒都会在这一天回顾和学习佛祖慈悲的教导。庆祝佛诞节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大陆、日本、韩国、台湾、蒙古、越南、香港及澳门。历史上,由于各地历法的转换,依据不同佛经以及流传到不同地域形成的传统,可能在公历日期上差距甚大。
       关于佛诞日的具体日期,虽然在印度南、北传的《佛传》里都有明确记载,但说法不一。《大唐西域记》卷六、卷八曾述上座部和诸部所传的不同。另外,在诸多佛教经典中,关于佛诞日的说法亦多有出入。《长阿含经》卷四、《过去现在因果经》卷一、《佛本行集经》卷七、《萨婆多毗尼毗婆沙》卷二,定佛诞日为二月八日;《修行本起经》卷上,记载佛诞日为四月七日或四月八日;《太子瑞应本起经》卷上、《异出菩萨本起经》、《佛所行赞》卷一、《十二游经》、《灌洗佛形像经》,定佛诞日为四月八日。纵观中国历史记载,北朝多以四月八日为佛诞日;自南朝梁经唐至于辽初,大抵定为二月八日;宋代南方用四月八日,北方却改为十二月八日(腊八);元代以来,南北趋于统一,均以四月八日为佛诞日。而南传、藏传佛教则历来以公历五月的月圆日(相当于中国农历即月之十五日)为佛诞日,并且于1954年在缅甸仰光召开的"世界佛教徒联谊会"第三次大会上,定此日为"世界佛陀日"。因此为了既尊重中国的历史传统,又体现佛法的庄严性和一致性,中国各大寺院除了仍以农历四月八日为佛诞日。

传说故事

       相传三千多年前,在喜马拉雅山脚下,今尼泊尔南部与印度毗邻的提罗拉科特附近,有一个名叫拘萨罗属国的迦毗罗卫国。这个国家是释迦族居住的地方,他们是古印度时期著名王族懿师摩王(汉语"甘蔗王")的后裔。当时的国王名首图驮那(汉译"净饭王"),妻子摩诃摩耶是与迦毗罗卫城隔河相对的天臂城善觉王的长女。按当时风俗,妇女怀孕后必须回娘家生育,摩耶夫人临产前回娘家,途中在蓝毗尼园无忧树下生下了太子悉达多(汉译"成就者")。因为释迦族姓乔答摩,所以太子全称为乔答摩·悉达多。
       传说,太子诞生下地,就不须别人扶接向东西南北各行七步,他一手指天,一手指地,口中说:"天上天下,唯我独尊。"这位太子就是佛教始祖释迦牟尼佛。佛教将佛祖在无忧树下降生之日称为佛诞日。

庆祝佛诞的地区

       自古以来,在当天佛教庙宇都举行一连串盛大的浴佛仪式、庆祝活动,祈求佛祖福泽社会,消弭灾难,以及礼请法师开坛说法,说教论道。佛教徒都会在这一天回顾和学习佛祖慈悲的教导。
       庆祝佛诞节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大陆、香港、澳门、台湾、蒙古、韩国、日本、越南等地。历史上,由于各地历法的转换,依据不同佛经以及流传到不同地域形成的传统,可能在公历日期上差距甚大。
       大部份北传佛教国家地区,多少受到中国影响。于中国而言,其历法认为阴历四月初八是最吉祥的日子,故一般把佛诞日定在这一天,但也有二月初八、十二月初八等说法。朝鲜、日本的佛教可说源于中国,基本上沿用了四月初八的说法。
       在日本称为灌佛会(灌仏会,かんぶつえ)。亦名降诞会、佛生会、浴佛会、龙华会、花会式、花祭。

浴佛节习俗

       信众会到寺院,参与浴佛、献花、献果、供僧、供舍利、演戏等等节目。
       有些地方传统会将佛像请到街上游行,置于大象上,或以花车乘载。寺院会开放让信徒进入炷香、礼拜佛像、供养僧众。
       今日的华人地区,常会引入世间庆祝的习惯,如舞龙舞狮,张灯挂彩,甚至燃放炮竹。
       每年农历四月初八,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地区的人们汇聚到马山麓、折多河畔,举行拜佛节,祈祷神佛保佑人们五谷丰登。
       香港在长洲、大屿山及屯门等地有大型庆祝活动,如飘色巡游等。香港旅游发展局举办的"传统节日巡礼",亦重点推介佛诞庆祝活动。
       1998年,觉光法师为香港成功争取佛诞日为假期,提高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节日的影响。